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投,这句话是有依据的。
大到官场,小到职场,哪怕是在家庭里,不听最有权力的人的话,总是会吃亏的。
能在华夏如今这么庞大的军队里混上高位的人,脑子里自然是没进过水的,所以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即便是每个人接受到了信息后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很多人还是抓住了苏阳话中的一个关键词:茶馆。
于是,很多人都开始进入了这个自己以前或者从不涉足的地方,特别是重市,都成市的茶馆,以寻求获得一些关键的信息。
华夏的茶馆,在川省特别兴盛,即便是国内战事正酣,这方水土的人们,也还在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人这一生,无非活着,或苟且,或激昂,只是取舍
张灵朴就是这么一个人,自从昨天接到上峰的命令,让他去考察川省的茶馆,以期获取一些信息,令委员长苏阳不悦的信息。
能令集大领导生气,且必须要三军高层出面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会有信息出现在一个川省茶馆里?而又怎么会让自己这么一个军事主官去调查这些东西?
攻城陷阵这样的事情才是自己最擅长的啊!!!此时,张灵朴已是身负一万多人生死的师长,而且在面对倭军也好,联合国军也罢,他从来不怂,也从未有过败迹。
接到这样的任务,张灵朴自然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习惯性地接受了这个听起来就不合理的说法,反正去几趟茶馆也不是什么违纪的事,何况还有上峰的指令在。
用了习惯性这个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甚至可能是个迷,他甚至很想有一天弄个究竟,毕竟,很多事情实在太不合理了。
从张灵朴自己看来,自己的前半生虽然说坎坷,但是却还是合乎情理的,可是,自从以前大领导苏阳出现后,自己的人生就像拐了一个大弯,莫名奇妙的转变。
自从掏枪射杀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遭受妇女界的一致讨伐,自解到南都接受审判,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牢房里席地面墙十年,若华夏有一战,或能以戴罪之身持枪上阵,已经谈不上什么扬名立万,光宗耀祖,至少也能图个为国捐躯,到地下也能面对列祖列宗了。
然而,入狱没几年,便莫名奇妙地得到了特赦,还在猜测着谁在帮助自己的时候,毕竟当初,胡宗南将军大力解救也未能把刑期减少哪怕一年,而蒋光头更是没有过放过自己的意思。
基于这样的信息,张灵朴甚至有些不好的预感,难道是鬼子挑起了全面战争?是到了自己需要站出来,为祖国献身的时候了?
刚刚从监狱里被送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中,张灵朴几口干下一大海碗白酒,正想提笔写个什么决死书,发个什么誓然后再看给自己安排个什么位置,什么时候上战场大干一场这个时候,他便接到了委任状和新的指示——任职为323团团长,驻地训练部队,随时准备开赴棒子国。
这一下,张灵朴彻底愣了。
什么情况???
这才关了两三年,一出来怎么世道都变了?
不是鬼子占了东三省,时刻紧逼着华北华东,而且海上也在封锁着华夏吗?华夏岌岌可危啊!什么时候东北收复了,而且还要打到朝癣去了?
更令张灵朴崩溃的是,任命人那里的签名已经不再是他们以前的大领导,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写得有点歪歪扭扭,名叫苏阳的人名。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找人了解了个大概,张灵朴心里的结总算解了一些,说白了就是华夏出了个抗联军,不但把鬼子给打惨了,也把军阀割据的华夏给统一了,甚至还有明显的线索指出——把自己放出来,任命为团长的人,正是这个新的委员长:苏阳。
正所谓即来之则安之,对张灵朴这种死都死过一回的人,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到达部队的时候,他却再次惊呆了:那个他受命前来训练并且将要带上朝癣战场的部队,是一个全机械化的团,那上百辆整齐摆放的绿色迷彩涂装的坦克及装甲车有着惊人的视觉冲击感——这完全就是钢铁洪流
当初的天子门生也未必有这样的待遇啊,整个华夏才多少辆坦克啊!从未谋面,却为自己这个背着个杀妻证道的恶名的人准备了这么一支部队,那该是对自己何等的信任,又该是何等的自信?
张灵朴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不解那位爷到底看上自己哪一点,但是他能做的,也只有士为知已者死,知已,未必真要懂自己,信,便已足够!
于是,部队用最严的标准来训练,没有标准?自己制订标准,没有战斗?自己学习各种海外书籍资料,自己模拟,推演,演习。
所以,当这股钢铁洪流踏上那个半岛时,几乎是摧枯拉朽般辗压着当年在张灵朴眼中比我军俱备极大优势的鬼子,那时候,散发出来的欣慰与自豪感与荣耀感令他久久难忘,升职加薪相对来讲,其实已经是附加的,有如锦上添花。
有时候,张灵朴也有自己的思考及感叹,感叹自己出生在一个极坏的时代,但是,对于军人,这却又是一个极好的时代谁在孩儿时代没有做过救世英雄的梦?而这些,在自己的手里变成现实,都是那位未曾谋面的委员长所给的。
也正因为这么多的原因,所以,刚刚得胜回朝,依旧风尘卜卜的张灵朴欣然地接受了他的任务,虽然是个非常奇怪的任务,还是比以往更积极了些,只是因为,有事情让苏阳不开心了。
有时候,张灵朴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觉得,是一种敬佩,甚至是敬畏,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面见那位改变他人生的人,问问他到底为什么也许得不到答案,但是,自己确实感恩了。
若是苏阳知道这样的话,估计也是随便几句话打发了,总不能说,自己是后世的特种兵,起用张灵朴,只是因为后世听过他很牛叉,若不是被上司搞事情,兔子想弄死他还真不容易,不过,这个信息想起来的时间还是有点晚
军令如山,即便是到茶馆里调查这样的任务,张灵朴也不敢松懈。
穿着便衣,带着两名警卫员,踏过山城那青石板铺成的路,步入一间人声鼎沸的茶馆,找了一个略微中心的无人桌子坐下,慢慢地观察着隔壁桌的情况——没吃过猪肉,至少也是见过猪走路的,打听消息都是这么干的。
点上一壶几文钱的茶,叫上几盘小点心,坐在位子上,听着说书人讲的评书,还有带着各地口音,南来北往的客人们讲述的各种新奇故事,几个小时下来,张灵朴觉得自己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惬意过,哪怕是他的川话确实很差,很多东西听得不清楚,而且,这可是带着任务来的,而不是来消磨时间。
评书,笑话,什么街头巷尾的故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不是高层的人想要了解的,更不会是苏阳想要的结果。
于是,张灵朴有些着急,着急就得想办法。
对于一个军人,面对这种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统计资料。
张灵朴大手一挥,两个警卫便成了大忙人,正常人的语速是比打字要快的,要收集这些茶馆里交谈的每一字句,然后分析有效的数据,远不是笔和纸记下那么简单。